解决沉溺游戏,要让孩子心服口服:玩游戏可以,但要先有玩的规则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亲子教育,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今天的家长,最着急的应该是孩子的学习了。而跟孩子学习相关的,最为父母担心的应该就是孩子对手机游戏的依赖了。
如果套用行为科学管理法理论中 “敌手行为”的概念,一个又一个因为手机游戏荒废学习的惨痛案例告诉我们,玩手机、沉溺游戏可以说是当前孩子们自主成长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最大的“敌手行为”了。
但是,将手机游戏视为孩子学习最凶猛敌人的父母们,除了打骂训斥、没收手机等粗暴手段之外,却几乎是束手无策,毫无实质性的有效办法。
其实,在处理孩子和游戏的关系时,“不许玩游戏,会影响学习”等简单粗暴强制方式是没有用的,父母应该做到先了解,再解决,才能有效帮助孩子管控游戏。
一、了解游戏和孩子
作为父母,想要解决孩子沉溺游戏,家长们就要了解游戏本身的属性,还要了解孩子依赖手机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
1、了解游戏本身
其实,手机作为通讯应用的硬件工具,游戏是休闲娱乐应用工具,其本身都并非洪水猛兽。
但父母更应该明白,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每一个毛细血管的今天,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各种学习工具APP,让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都离不开手机这个工具;而手机游戏也早已成为孩子们紧张学习之余的有效的休闲放松工具。
总之,孩子们的社会化成长过程,已经不可能离开手机和游戏了。
2、了解孩子依赖手机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沉溺游戏,是因为游戏本身的吸引力,让孩子无法抗拒。
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依赖手机游戏背后的心理需求。
很多孩子在紧张的学习压力和父母的全面高压管控下,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内在动力。
没有自主动力的孩子,面对学校老师对自己的忽略,回到家又在只关注分数和成绩的父母负面评价的影响下,孩子更是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感受不到爱和存在的价值。
但是,在手机游戏中,孩子却能感受到这一切,感受到自己一步步努力通关的喜悦,感受到一个个虚拟世界中朋友的友好和尊重,终于体验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事实上,这就是孩子对手机游戏依赖背后的心理需求:希望获得关注和爱,希望体现自己的价值感。
二、如何解决孩子依赖游戏?
1、共建规则
手机和游戏的本质都是工具,“一棍子打死”不让孩子接触,当然不合适。正确的方法是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什么时候可以用,以及怎么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